主动听取群众诉求就地化解社会矛盾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委书记蔡颖

近年来,深圳市光明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努力做到“小事不出分格、大事不出社区、要事不出街道、矛盾化解在区里”。
聚焦预防在前

压实条块源头治理责任
突出全周期治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全力做好惠民生、控风险、早化解工作。紧盯房地产、土地整备、教育学位、劳动纠纷、物业管理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和政策完善工作,先后出台7项109条措施,压实行业主管部门源头治理责任,化“被动化解”为“主动预防”。2024年以来,全区重点领域信访量同比下降69.69%。
注重属地前端治理。坚持风险联防、服务联动、矛盾联调、社情联察,汇集民情警情、群众诉求等系统信息,实现对矛盾纠纷全量掌握。建立情理法“三人小组”,属地街道以情感人,职能部门以理服人,属地派出所以法育人,切实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
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区领导通过重点约访、专题接访、亲情家访等,做到群众有诉求、干部走上前、依法来解决,切实架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区信访工作联席办对区领导公开接访下访事项化解情况进行跟踪问效,一竿子插到底,推动信访事项“案结事了”。

2024年1月18日,蔡颖在区人民来访接待大厅开展接访下访活动。
聚焦调解优先

充分发挥调解基础性作用
坚持调解优先贯穿始终。发展公职律师队伍,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53个,吸收和发展律师、网格员、志愿者等专兼职调解员619名,打造“红小二”、“晓燕调解室”等一街道一调解品牌。加强访调、诉调、裁调对接,对适合调解的问题,在矛盾纠纷没有进入信访渠道前,优先开展调解,应调尽调、能调尽调。强化调解结果司法确认,增强调解法律效力。
全面提升初信初访办理质效。扎实开展“春雨润民心,信访解民忧”活动,大力推进来访接待“暖心接访”和信件受理办理“连心信使”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温暖、规范、高效”服务理念,做到登记告知、甄别转送、跟踪办理“三到位”,推动接访、办信服务质量全面提升。
开展重点事项听证评理。对已落实“三到位一处理”但信访群众仍反复信访、终而不结问题,开展信访听证或社会评议活动,邀请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两代表一委员”、法律专家等站在中立角度进行“三到位”评议,帮助信访人打开“心结”,有力推动信访突出问题随有随清,切实减少矛盾积累上行。
聚焦就地化解

家门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2023年11月3日,蔡颖在马田街道薯田埔社区接访信访群众,现场协调化解欠薪问题。
强化服务阵地建设。在线下,搭建“区—街道—社区—小分格—重点场所”五级群众诉求服务站点,覆盖住宅小区、建筑工地、企业园区等矛盾高发场所,下沉综合服务人员3596名,及时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在线上,搭建“民意速办”一体化平台,强化民呼我为、接诉即办、闭环管理。通过线上线下民生诉求服务体系,实现约90%的普通诉求由群众诉求服务小分格和民意速办快速反应,约8%的复杂诉求由民意速办精准调度,约2%的疑难诉求由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协调处理。
强化诉求多元化解。整合全区行政、司法、社会力量,配强纠纷调解、心理干预、社区法律顾问等专业服务力量,常驻社区提供投诉建议、纠纷化解、法律服务、心理服务、帮扶救助等一揽子服务。实行“社区发令、部门执行”制度,推动区、街联合接访调处重大矛盾纠纷。
强化信访工作责任落实。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强基工程”,锚定“五个法治化”、“四个到位”目标任务,切实打通法治化“路线图”。建立区委巡察与信访监督协调机制,开展信访领域专项巡察,将落实信访工作责任纳入巡察范围,推动各单位依法规范履行信访工作职责。加强人大监督,区人大常委会会议专题听取信访工作法治化情况报告,开展专题调研,推动形成公检法司等单位共同参与信访工作法治化改革合力。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