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15日,来自意大利、希腊、法国、印尼等国家近200名华裔青少年及领队教师齐聚广西,分赴南宁、钦州、防城港等市,开启2025“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10天里,营员们在广西探访学习,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入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八桂大地播撒下血脉相连的友谊种子。
科技与人文交织触摸南宁发展脉搏
7月的南宁,绿意盎然,科技与人文的交融为这座绿城增添了独特魅力。30余名海外华裔师生用脚步丈量绿城南宁,在科技与人文的交融中触摸中华文明的脉搏。

在南宁中关村信息谷研学

在南宁北斗研学基地研学
在南宁中关村信息谷,营员们近距离观察人工智能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感受南宁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的“加速度”;北斗航天科普基地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以及航天知识,带领营员们“漫步”太空,他们在体验式、沉浸式的科普探索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当走进东盟国际细胞库,显微镜下的生命奥秘与基因编辑技术的前沿应用,让营员们感慨:“南宁不仅有青山绿水,更有引领未来的智慧力量。”

体验传统戏曲

体验学习中国书法
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南宁孔庙博物馆、戏曲博物馆,营员们近距离感受戏曲邕剧、南派舞狮、书法、印刷术、造纸术等传统文化魅力,体验非遗小吃、茉莉花茶、中药养生锤制作等传统技艺。走进青秀山风景区,探秘“城市绿”的生态奇观。在广西药用植物园研学中,辨识百草、制作五子养生锤,体验中草药清香裹入传统技艺。这些浸润在生活日常中的传统技艺,让营员们在潜移默化中心领神会,悄然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
“我妈妈是中国人,她从小教我唱中文歌、认汉字。”营员梁晓妹说,“这次活动让我像回家一样,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家人’,更深刻理解了中华文化的包容与温暖。”

体验制作非遗传统美食
营员们纷纷表示,他们在此次活动中真实立体地感知中国的发展巨变,将南宁之行的见闻感悟分享给海外亲朋,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播南宁故事的使者,让世界听见南宁故事,看见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力量。
非遗与科技交融编织钦州“海丝情”
钦州,这座承载千年“海上丝绸之路”记忆的城市,以非遗技艺与科技前沿的碰撞,为来自希腊、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40名海外华裔青少年和领队老师编织了一段难忘的“海丝情”。
营员们走进广州会馆、钦州老街、北部湾大学、钦北区贵台镇龙窑、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龙门镇浦北陈皮产业园等地,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中华文化特色课程,交流分享所见所感,增进彼此间的友谊,共话难忘的“寻根之旅”。
营员们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坭兴陶拉坯、烟墩大鼓演奏、扎染技艺,感受“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坭兴陶千年窑火不熄的匠心;体验八音韵律、葫芦丝等传统乐器,深化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制作柠檬茶、包粽子、做艾草糍粑,品尝民族特色饮食文化,营员们直呼“舌尖上的中华文化太诱人!”。
科技探索同样亮点十足。北部湾大学的航海模拟实训舱与钦州未来1号科技馆的5D影院、VR设备,让营员们爱不释手。营员田露溪对钦州未来1号科技馆的AI设备兴趣浓厚,“体验人工智能高科技设备,感受到人工智能AI科技的魅力。”
活动期间,营员们还与钦州、灵山、浦北等地学生开展联谊交流,通过跳竹竿舞、互抛绣球、拔河、篮球赛、中华武术学习等活动增进互动,在欢声笑语中拉近距离,文化认同在互动中悄然加深。
“钦州的朋友教我学会了跳竹竿舞,我非常开心!”营员郑舒尹笑着说,通过这次寻根之旅,更深入地了解了钦州的历史和文化。领队老师李琳感慨:“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在互动中种下了友谊的种子,这将成为他们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纽带。”

体验竹编制作技艺

体验包粽子

在课堂上练习书法

与当地学生联谊交流

与金浦中学师生合影
探“海边山”文化共筑文明互鉴桥梁
防城港,这座依山傍海沿边的城市,为营员们展开一幅多元文化交融的画卷。来自越南、印尼等国家和地区的40名海外华裔青少年与领队老师迫不及待,通过课堂学习、实地探访与文化体验,深度感受防城港“海边山”文化特色,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开展胡志明在广西足迹红色研学之旅,在赓续传统友谊中成为文明互鉴的文化使者。
营员们走进防城港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北部湾海洋博物馆、科技馆博物馆,探寻防城港本土历史、海洋文化及民族民俗。形态各异的海洋生物模型,绚丽多姿的昆虫标本,以及壮、京、瑶等民族的非遗展品——民族音乐舞蹈、技艺节庆等,生动诠释着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直观感受到“城在海中、海在城中”的独特风情。营员们不停向讲解员询问细节,展现出对港城浓厚的兴趣与喜爱,在沉浸式体验中建立起对防城港的初印象。

体验弹奏京族独弦琴

学习中华武术
营员们参观东兴京族博物馆、万尾哈亭、山海相连地标广场、东兴侨批馆、国门文化街区、东兴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感受防城港市的历史和社会发展。在东兴京族博物馆,学唱京族民歌、试弹独弦琴,被“一弦成曲”的独弦琴深深吸引,感受到了非遗乐器的文化魅力。在中越华裔青少年民族体育活动交流中,营员们以球会友,在协作与竞技中拉近距离。茶艺课上,品茗养生茶饮的过程,感受着“和而不同”的东方哲学。七彩贝丘湾赶海、农家乐采摘等体验,则让营员们深入田间地头,触摸最鲜活的乡土中国。
营员观看电影《边海》,这部以中越人民为题材的影片,展现中越民间友好与边贸传奇,营员们深深被“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的感人故事动容。“回去后将把在广西的见闻,告诉给更多的亲朋好友,让华夏文明绵延不息!”越南营员李冠儒说,华裔青少年要做中越友谊的传承者。

参观“北港故里”历史文化中心
此次活动,还特别开展胡志明在广西足迹红色研学之旅。营员们走进“北港故里”历史文化中心与“海上胡志明小道”起运段的参观,沿着胡志明在广西的足迹,重温中越友谊的历史温度,了解防城港从边陲小渔村发展为亿吨大港的传奇历程。他们用手机镜头记录下中越边境的文化共生现象,在社交媒体搭建起跨越国界的文化对话桥梁,成为了“带得走的文化记忆,留得下的友谊种子”的传播使者。
责编:张靖雯、陈亚楠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