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童梦护航队走进利津县_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山东中医药大学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童梦护航队走进利津县


山东中医药大学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童梦护航队走进利津县

  2025-07-26 10:30:34     简体|繁體
http://weixin.993113.com/1080725.html

7月18日,山东中医药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童梦护航队走进利津县,在黄河岸边开启了一场以艾草文化与中医药实践为主题的研学之旅,通过实地观摩、动手体验与专业交流,深入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探寻“百草之王”的生长密码

实践队首站来到利津县黄河岸边的艾草种植基地。队员们漫步于郁郁葱葱的艾草田,近距离观察艾草的生长形态。基地技术员详细讲解了艾草的种植管理要点,包括土壤选择、灌溉频率、病虫害防治等实用经验,让队员们了解到看似普通的艾草背后,需要精细化的田间管理才能保证品质。

解密艾草的“蜕变之旅”

在艾草加工车间,队员们的好奇心被进一步激发。进入艾草仓库,堆积整齐的陈艾散发着独特的香气。技术员解释,艾草收割后必须经过三年陈放,是因为新鲜艾草中含有挥发油等刺激性成分,久存后这些成分逐渐转化,药性更加温和,也更适合临床使用。同时,他还传授了辨别艾草陈放年份的技巧,如通过气味、颜色等特征进行判断。

在现场加工区,队员们直观看到了艾草到艾绒的“蜕变”过程。随着加工机器的运转,艾草经过反复捶打、筛选,逐渐变成细腻的艾绒。技术员演示了不同加工遍数的艾绒差异:加工遍数越多,艾绒纯度越高,燃烧时火力温和、穿透力强,但相应成本也更高;而加工遍数较少的艾绒,杂质较多,燃烧火力较猛,适用场景也有所不同。

为了让队员们更直观感受艾绒品质,技术员进行了燃烧对比实验:优质艾绒燃烧时烟色淡白,气味清香,灰烬呈灰白色且不易散落;而劣质艾绒燃烧时烟色发黑,气味刺鼻,灰烬多为黑色且容易结块。

制作中医药“好物”

在艾条生产车间,队员们详细了解了艾条的完整制作流程。从艾绒的筛选、卷制到包装。随后,在技术员的指导下,队员们亲手体验了艾条制作,将艾绒均匀铺在棉纸上,通过专用工具卷制成型,感受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此外,实践队还参与了艾草香囊的制作。队员们根据配方选取适量艾绒及其他辅助药材,装入布袋中缝制而成。这些香囊不仅香气宜人,还具有驱蚊、安神等功效,让队员们感受到中医药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在扶阳透灸仪展示区,工作人员介绍了这一现代中医理疗设备的功能。它结合了传统艾灸原理与现代科技,通过恒温控制、多部位同时施灸等设计,提高了艾灸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仪器的操作方法,包括温度调节、穴位定位等,让队员们了解到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成果。

医疗机构走访,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队员们来到利津县盐窝中心卫生院。在这里,队员们与中医科主任王萍进行了深入交流。王萍主任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向大家分享了从校园学习到临床实践的宝贵经验,强调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与熟练的实操技能对于中医从业者的重要性,并提醒大家在学习阶段要注重经典著作的研读和临床思维的培养。随后,实践队还走访了南岭村卫生室、西街村卫生室,了解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开展情况,感受中医药在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此次利津之行,童梦护航队的队员们通过“看、听、做、学”,将课堂上的中医药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临床应用相结合,不仅加深了对艾草这一传统中药材的了解,更增强了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宁乐天)



编辑: 来源: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最新动态|成功案例|一览天下|尽收眼底

    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全国资讯网,分享全球新闻、热点资讯的实事报道门户,即时提供实用的致富创业项目、资讯新闻、金融投资、竞技游戏、健康教育、电商直播、微商指南、生活常识、公正的项目评鉴,实用性佳、内容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