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记者跟着“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去了趟珲春。
在“一眼望三国”的敬信镇防川村,触摸到了这里奔涌的发展热浪。
刚走到村口,就听见“扑棱棱”拍击翅膀的声音,一群海鸥扑闪着翅膀在村里的广场上和广场边的水面上盘旋打转,时而落在亭子上方休息,时而在水中嬉戏,“来得巧,这时候很热闹。”一位村民热情地与游客们打着招呼。
不靠海的边境村落防川村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海鸥?防川村稳边固边专干田婕笑着说:“海鸥是从日本海飞过来的,每天早上七八点就来了,晚上六七点他们就走了,像上班似的,这些海鸥盘旋也能看出生态非常好。”不仅如此,音乐喷泉开启的时候,这些海鸥还会一起飞舞,很是壮观好看!
村里的广场上这会儿正有村民表演朝鲜族传统歌舞,他们有的敲鼓,有的跳舞,还会邀请现场的游客一起共舞,别提多有意思,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
这座边境小城,曾是不起眼的小村落,如今借着“一眼望三国”的地理标签,蹚出了一条“文旅”的增收路。

底蕴深厚,后劲十足。
“这些年,村子发展很好,变化很大。”据当地人介绍,该村2019年完成整体改造后,前有江水潺潺流过,村后有湖泊静谧相依,而且民俗村已形成完善的配套体系,不仅有风情酒店、特色民宿、民俗餐厅和购物店,还设有民俗演艺中心、康养理疗室等特色场所。整个村落其整体设计浸润着鲜明的民族风情,每一处细节,都巧妙保留了民族建筑的独特韵味。
这一系列大动作,释放出吉林边境村建设加速发展的强烈信号。

变化,藏着吸引力。
这里独特的地理区位、丰富的旅游资源、醇厚的民俗风情与厚重的历史文化,共同为防川村晕染出独一份的迷人气质,也为其打造民俗旅游、红色旅游及休闲度假旅游等业态,奠定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年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诸多荣誉纷至沓来,防川村也越来越有人气,现在,防川村的常住人数有200多人,除了村民外,旅游项目吸引了很多外来人员来这里工作和生活。

拓宽增收渠道,也是发展关键棋之一。
“去年游客是240万,前年是200万,我们目前可是逐年递增。”防川村稳边固边专干田婕骄傲地说,村民如今人均年收入可达7万元以上。
在边境线上写好文旅文章,防川村率先探索创新。
几年前,这里就将村庄亮化工程与民族歌舞表演、篝火活动及乡村电音巧妙融合,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夜游主题游乐活动。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游客的夜游文化体验,更打破了以往“农家乐”模式的单一性,为更多村民拓宽了增收渠道,助力大家实现致富目标。
文旅融合的深度,决定着发展的广度。防川村不断挖掘与发展,让旅游体验从“走马观花”向“深度沉浸”转变。
一种精神凝聚一种力量。
眼下,这里将各个时期稳边固防的事迹、红色资源与历史资源活化利用,让防川村的旅游多了一份精神厚度。
出名!出圈!出彩!
防川村的蜕变,吉林边境村建设的一个生动实践。它用实践证明,只要找准自身优势,做好“文旅+”文章,就能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
记者李易书文/图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