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情仇搅进相声江湖,真比台上段子还刺激。十五年前,曹云金和郭德纲还是一对好得能穿一条裤子的师徒。说到现在,谁还敢保证关系不变?一朝闹翻,天翻地覆,连家谱上的称呼都能悄悄从“叛徒”换成“出去创业的人”。看着是不是有点魔幻现实?
曹云金当初风光无限,台柱子一个,德云社的台也离不了他。可偏偏在2010年,一口气闹到非走不可。工资分配、师徒情分、公司制度,一锅粥搅得没法喝。谁愿意辛苦演一场拿五百,剩下的都归公司?谁能忍拍三个月戏,最后一分钱没捞到?没人傻,心里都有秤。这么一看,曹云金走人,也挺正常。

可转念一想,师父也是师父,教你本事,给你舞台。曹云金喊过郭德纲“姐夫”,改口叫“师父”,再后来又成了“老师”。情分变了味。那场生日会一闹,关系彻底崩了。人都说,亲兄弟还明算账,师徒还是利益说了算?这还真不是段子,而是辛辣的现实。

2016年这年头,网络骂声一片,曹云金被贴上“欺师灭祖”标签,演出邀约跟着一落千丈。网友议论纷纷,谁对谁错,各有各的理。可谁又能想到,转身曹云金就在网络上找到了新出路。直播间搭起来,折扇一摆,大褂一穿,说相声也能挣钱。刚开始也就几百人,后来慢慢有了点人气。七百多段相声,线上线下都尝试,谁说这不是活法?

票价定得亲民,100块就能听,哪有过去几百几千一张票的门槛?有钱没钱都能听相声,观众还不乐?这事倒有点像给老百姓让利,把段子拉到大家炕头上。这时候再回头看德云社家谱上,标签从“叛徒”变成“创业弟子”,是妥协,还是无声的认可?冷不丁让人想起网上那句话: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曹云金前脚说感恩,后脚就有人说他洗白。采访时他干脆怼回去,真有本事还用直播谋生?这句老实话,多少人听着都想笑。可又有几个人没在现实面前低过头?谁不想体面,可饭碗得先端稳。
郭麒麟,在这场风波里像个局外人,情商高得让人服气。他说,退出的人都对自己好,自己说不出坏话。这话听着滴水不漏,真真假假,谁知道?有人说他不想惹事,也有人说这才是明白人。其实,江湖水深,搅浑了,谁还敢一杆子到底?

江湖规矩多,一个走了就是“背叛”,可人都要活,谁能不为自己盘算盘算?曹云金说和无名演员一起分享蛋糕,别排挤,别互踩,这话说得漂亮。可现实会照着说的来吗?德云社那么大,话语权还在老郭手里,江湖冷暖,谁能说清?

有观众直接吐槽,亲情在利益面前就那么不堪一击?相声圈子到底能不能容人?师父徒弟翻脸成仇,台上说段子,台下斗心机。有人说行业升级了,网络也能说相声,凭什么非得剧场那一亩三分地?也有人觉得,德云社就是个公司,谁给钱多跟谁走,这很正常。

曹云金走得不算好过,可也没倒下。相声这碗饭总归还在吃,只不过换了个桌。未来会不会有和解?他自己都说不重要了。现在的相声观众,有剧场派的,有直播派的,各自安好。谁也别指望所有人都在一条船上,江湖这东西,本来就是来来去去。

这事要说透了,也没啥新鲜。师徒情分,江湖恩怨,外人看热闹,内里有苦难言。可谁又不是边打边活,边笑边哭?观众问,曹云金的感恩是真心还是无奈?德云社的坚持是守旧还是封闭?郭麒麟到底是不是想做两面人?
我看啊,哪有那么多对错恩怨,只是人在江湖,谁都难免。观众有耳朵,谁说得好谁就有饭吃。江湖有规矩,也得有变通。相声这东西,讲究个活络。曹云金也好,郭德纲也罢,谁站到最后,真不一定。

有网友说了:感恩就感恩,别装,真有骨气就别回头。还有人说,郭德纲有今天,曹云金也有一份功劳。大家都不是傻子,谁把谁当回事心里清楚。说到底,这圈子谁也离不开谁。

现在问题来了,背叛真的意味着一无所有?江湖是不是真的这么冷?师父和徒弟到底谁更亏?谁又是真正的赢家?不服气可以留言说说,各抒己见才热闹。

你说,曹云金一句“感恩”,真是放下了,还是没有选择?德云社的家谱上改了个词,江湖真能包容每一个曾经的离开者么?相声这碗饭,是不是只有留在剧场才能吃得踏实?
到底谁才是笑到最后的人?靠段子吃饭的师徒,能不能把段子讲进各自的心里?你怎么看?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