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林海,苍茫连绵。林上有荫蔽日,林下有人参茁壮,林间有林蛙跃动,林中藏药材飘香。在这片广袤的生态屏障之下,一条从“守绿护绿”到“点绿成金”的绿色发展新路正越走越宽。近年来,通化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吉字号”产品培育,创新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让生态保护与产业兴旺同频共振、相得益彰。其中,长白山林蛙产业的强势崛起,正是通化绿色发展实践中最生动的缩影。
科技破局:告别“取油弃壳”小林蛙价值飙升百倍

过去,传统林蛙产业长期深陷“取油弃壳”的粗放发展模式——取走名贵的林蛙油后,林蛙皮、骨、卵、肉等其余部分只能作为废弃物丢弃,资源利用率极低。这一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被通化康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彻底打破。
“现在我们通过自主专利技术,能从林蛙皮、骨、卵、肉中全部提取出高附加值的活性成分,真正实现了全成分高效利用。”通化康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万君介绍,依托与吉林大学建立的长期科研战略伙伴关系,企业借助高校技术优势,攻克了林蛙精深加工的核心难题。双方共同研发提取的林蛙肽获得国家专利,填补了国际上可替代抗生素的纯生物肽空白,目前企业已拥有林蛙肽系列独家专利六项。科技为小林蛙赋予了“新生”:从林蛙体内提取的抗菌肽具有高效杀菌、抗病毒作用,胶原蛋白等有效成分更是美妆、保健领域的“香饽饽”。原本被丢弃的“边角料”,如今变成了高价值产品的原料,林蛙的整体价值由此提升百倍。
链式发展:构建全产业链“吉字号”标杆初显

董事长林万君拿起一款林蛙抗菌肽口腔抑菌喷雾剂说:“这款产品日产能达15万支,其他产品也在全力赶产。2024年企业产值近4亿元,今年线上线下订单同比增长15%至20%。”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是企业自2012年成立之初便确立的“全产业链闭环”发展战略。作为坐落于通化市国家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注册资本8800万元的生物高科技民营企业,通化康元生物是国内唯一专业从事长白山林蛙(雪蛤)肽精深研发加工的企业。2012年6月,企业与吉林大学达成长期科研战略合作,成为吉林大学国家级生物实验示范教学中心产学研合作基地;2015年5月,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正式设立,持续夯实科研根基。
如今,企业已建成保健品、食品和消杀产品3条生产线,研发出喷雾剂、凝胶剂、软膏三种剂型,形成皮肤抑菌产品、生殖健康产品、婴孕童专用护理产品、美容化妆品、保健食品及医用功能性敷料产品“六位一体”的发展格局,涵盖七大系列70多个品种。吉林省卫生厅权威检测显示,其林蛙肽系列产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在2-20分钟内的平均抑菌率达100%,凭借绿色、天然、无化学激素、无副作用、无耐药性的特性,赢得消费者广泛认可。凭借全产业链思维推动产业高质量跃升的模式,通化康元生物先后斩获“吉林省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吉林省省级科技企业”等荣誉,2015年“林蛙肽”获评“吉林省产品”并获中国森林食品博览会金奖,“长白山林蛙肽消杀剂项目”入选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林蛙肽提取及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被列为吉林省重点推进的100个重大产业化项目,成为具有东北地域标识性的“吉字号”产业标杆。
绿富同兴:生态经济共舞蹚出可持续发展新路

林蛙产业的蝶变,是吉林省发展林下经济、推动绿色转型的精彩注脚。在吉林广袤林海中,“林下山参道地为基、创新为要、品牌强参;林蛙产业野境为依、科技赋能、链式发展;林下中药林荫孕育、珍萃天成、药韵自彰”的生态经济图景,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公司始终秉承‘致力于生物高科技领域,服务人民健康’的核心理念,坚持‘立足特色资源、推动科技创新’。”通化康元生物董事长林万君表示,未来企业将充分借助“吉字号”特产专班资源赋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拓展林蛙卵在降血脂、降血糖、抗疲劳及增强记忆力功能性产品的开发;加大林蛙肽在抗血栓、抗乙肝病毒、抗艾滋病毒、抗肿瘤及镇痛领域的研发力度;推动林蛙肽产品向消毒、食品、化妆品、器械等更多领域延伸,力争将企业打造成为中国生物肽领域的领军者、林蛙肽精深加工制备的高科技龙头企业,助力长白山林蛙产业实现上市目标。
巍巍长白,林海无言,却孕育着无限生机与财富。如今,一只只长白山林蛙,正从林间“跳”向现代化生产线,从单一产品“跳”向全产业链,从生态资源“跳”向经济财富,在白山松水间“跳”出一条资源高效利用、产业深度融合、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并进的可持续发展新路,成为通化乃至吉林绿色发展的又一张闪亮“名片”。
吉刻新闻记者吕东斌文图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