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邵钰通讯员田由甲济南报道
在原料油日夜奔涌、成品油有序输送、原煤吞吐不息的生产一线,总有一个坚毅的身影在卸车栈桥的晨曦里穿行,在装车鹤位的高处细致巡查,在煤尘弥漫的作业点沉着指挥。他,就是日照物流公司东明港运车间经理李红轩,一名将集团公司“诚信、自驱、创新、奉献”核心价值观深深刻印在岗位实践中的优秀共产党员。

李红轩以实现集团年度大会“一降、二稳、三提高”总体目标为工作重心,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他紧盯生产环节中的瓶颈问题,以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为抓手,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
在节能降耗方面,他精准施策,持续推进原料油卸车精益管理降本增效工作,创新优化东部沥青原料油卸车加温时间,减少锅炉高负荷运行时间,随着气温升高,从5月份开始,创新提出东部燃料油加温时间由原来全程加温卸车优化控制到加温2小时以内,并根据天气温度,天气温度较高时采取不加热形式卸车,每列火车平均节约30吨蒸汽。创新回收利用余汽加热新鲜水,使25t/h燃气锅炉吨蒸汽天然气单耗降至62.01m³,同比降低5.683m³;通过精准优化沥青料加热工艺,将东明区域天然气单耗从去年同期的2.98m³显著降至1.81m³,节约用气63.48万方。
在提升装车效能方面,他科学谋划,在严格执行铁路部门充装规定的前提下,通过渐进式提高火车成品油罐车充装系数,并安排专人现场实时比对车辆液位与流量计数据,使实际充装率达到93.59%,较去年同期提升0.24个百分点,有效挖掘了运输潜力。
在优化作业流程方面,他精益求精。细致研究调车作业,根据火车到站时间、油品种类及生产需求,提前规划装卸顺序,优先保障急需车辆,并创造性合并“罐车记录”与“安全防护检查”环节为同步操作,使罐车对位时间平均缩减1小时,大幅提升了整体装卸车效率,确保了物流链的顺畅高效。
原料油卸车是保障生产运行的“源头活水”,容不得丝毫闪失。面对繁重的卸车压力与设备老化的现实挑战,李红轩以强烈的自驱精神,主动出击,迎难而上。
5月25日深夜,一节原料油火车罐车卸油臂突发故障,导致槽车积压,后续生产面临断供风险。李红轩闻讯后,立即从家中赶赴现场,迅速组织骨干力量进行抢修。他不顾油污,带头钻入狭窄的作业空间,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与团队连续奋战近5小时,终于在黎明前修复设备,确保了当日生产计划的准时启动。
他并不满足于被动应急,更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对卸车全流程的细致观察和数据记录,他主导优化了从槽车调度、计量、连接到卸油、清罐等各个环节的衔接,显著提升了卸车周转率,使原料油“来得了、卸得快、供得上”成为车间的常态化保障,从根源上筑牢了生产稳定运行的基础。
成品油装车是连接生产与市场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效益和安全形象。李红轩在此环节倾注了大量心血。他着力建立完善装卸车作业检查制度与追溯机制,在关键作业点安装高清摄像头,创新使用影像仪对关键操作进行全程录像,为质量追溯和问题分析提供了坚实依据,并通过改进密封技术,有效减少了油气逸散,大幅提升了作业区的本质安全水平和环保绩效。
原煤接卸作业环境艰苦,特别是遇到湿煤、冻煤时,下料口堵塞问题频发,严重威胁装置安全稳定运行。李红轩始终将奉献精神铭刻于心,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总是冲锋在前。
2025年,连续降雨导致大量湿煤集中到厂,粘湿的煤块迅速堵塞卸煤仓下料口,卸煤线濒临瘫痪。李红轩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他迅速组织起以党员骨干为核心的突击队,亲自带头,手持工具钻入狭窄、潮湿、煤尘弥漫的下料层进行疏通。他用铁锹破碎粘结煤块,用手和工具清理堵塞物,煤灰满面、汗水湿衣也全然不顾,带领突击队连续奋战十几个小时,最终用人力疏通了“肠梗阻”,保障了华汪热力锅炉燃煤的稳定供应。
李红轩积极践行集团公司“诚信、自驱、创新、奉献”核心价值观,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自驱力破解生产难题,以敏锐的创新意识驱动管理升级和技术进步,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凝聚团队力量、冲锋在前。在油污浸染的栈桥上,在精准计量的屏幕前,在煤尘飞扬的仓斗下,他用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实干与担当,擦亮了胸前的党徽,挺起了保障能源安全高效运转的钢铁脊梁,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不平凡的奋斗赞歌。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