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非遗“青春派”②|谷小光:走活棋子烧饼这盘棋_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文化中国行·非遗“青春派”②|谷小光:走活棋子烧饼这盘棋


文化中国行·非遗“青春派”②|谷小光:走活棋子烧饼这盘棋

  2025-10-12 13:49:50     简体|繁體
http://weixin.993113.com/1093476.html

日前,谷小光正在制作棋子烧饼。河北日报记者杨明静摄

分好剂子、包入肉馅、慢慢收口……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8月22日,在唐山市丰润棋子烧饼非遗文化体验馆祥顺斋内,第四代传承人谷小光正在演示棋子烧饼的制作技艺。

棋子烧饼,因形似象棋、状如小鼓而得名,起源于唐山丰润,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对谷小光而言,这枚小小的烧饼,更是他二十年的传承与坚守。

“小时候第一次吃到姑姑带回来的棋子烧饼,那种外酥里嫩、肉香四溢的滋味,带给我满满的幸福感。”谈起与棋子烧饼的初遇,谷小光眼中仍闪着光。

正是这口“家乡味”,在谷小光心中埋下了一粒种子。2005年,年仅17岁的谷小光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定拜师学艺,走上一条旁人眼中“没出息”的道路。

谷小光的师傅杨国栋是棋子烧饼传人。拜师前半年师傅只让他做切肉、剥葱、打杂的工作,并没有上手的机会。“那时师傅是怕我只是一时兴起,坚持不下去。”谷小光回忆说。但他从不抱怨,每天早早到店,任劳任怨,他的这份诚意最终打动了师傅。

然而学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初学时,他做的烧饼连自己都难以下咽,但他没有放弃,日复一日坚持,从揉面的力道到火候把握、馅料的比例,每一个细节都反复琢磨、不断调整,手艺不断精进。“那时候一天能做两袋面粉,从凌晨三点忙到下午四点,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卖光。”谷小光说。

尽管如此,他仍听到这样的议论:“‘武大郎卖烧饼’都被人笑话,他能有什么出息?”这些声音没有击倒他,反而成了他坚持的动力:“别人越不看好,我越要做到最好。”

为更好地还原老味道,谷小光遍访名师,多次登门请教老手艺人。为调制出更地道的内馅香料,他连续三年拜访调料大师贾长存,最终感动贾师傅出手相助,两人复刻出传承百年的香料。

在追求内馅饱满浓郁的同时,谷小光对外皮的酥脆层次也有执念。他专门向以“一口酥”闻名的老师傅王亚洲求教,学会了如何让烧饼掉在地上外皮脱落、内皮不乱的绝技。

但谷小光并不止步于传承。他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改用电炉烤制,更稳定环保;改进擦酥手法,使饼皮更薄更脆;开发黄牛肉、红豆、山楂乃至腰果等新馅料,迎合现代人口味。

慢慢地,谷小光做出的烧饼,层如蝉翼、色泽金黄、入口即化,口碑也越传越广。从街坊邻里口口相传的“解馋好物”,到外地游客慕名而来的“必带伴手礼”,他收获的称赞声也越来越多。

2019年,谷小光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这让他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已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从那以后,在我心里,赚钱不是排在首位了。我要让家乡的味道走出去,让更多人了解丰润的饮食文化。”谷小光说。

他自掏腰包四处跑展会,宣传家乡的棋子烧饼,还建起工厂,创立品牌,被当地人亲切称为“烧饼哥”。但最让他自豪的,是恢复了始创于1883年的“祥顺斋”老字号。“恢复这家百年老店是我和师傅一直的梦想。”谷小光说。

2023年,谷小光建成全国首家棋子烧饼非遗文化体验馆。以丰润古城为背景,融合历史布局图、京沈御道、长盛号等文化符号,通过“图片+实景+灯光+影视”的方式,立体呈现了棋子烧饼产生、发展的源流和历史文化背景……走进祥顺斋,游客可以一边聆听《棋子缘》主题曲,一边体验制作过程,沉浸式感受舌尖上的文化之旅。

如今,丰润棋子烧饼已成功申请为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河北老字号。“接下来,我想进一步扩大平台,建立研学体验馆,让更多人亲手制作、深入了解这项传统美食。还希望能建立培训学校,让家乡的棋子烧饼走向更多的城市。”谷小光说。

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从一口炉到一座文化馆,谷小光用二十年的守艺路,让一枚烧饼承载的文化记忆飘得更远,借助文化赋能走活传统棋子烧饼这盘棋。(河北日报记者杨明静)



编辑: 来源: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最新动态|成功案例|一览天下|尽收眼底

    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全国资讯网,分享全球新闻、热点资讯的实事报道门户,即时提供实用的致富创业项目、资讯新闻、金融投资、竞技游戏、健康教育、电商直播、微商指南、生活常识、公正的项目评鉴,实用性佳、内容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