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突破是刺梨产业突围的关键|访贵州省天然产物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瑜_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技术突破是刺梨产业突围的关键|访贵州省天然产物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瑜


技术突破是刺梨产业突围的关键|访贵州省天然产物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瑜

  2025-10-22 05:04:00     简体|繁體
http://weixin.993113.com/1095127.html

贵州是全国最大的刺梨种植、加工、生产基地,作为贵州省“3+5”特色优势产业及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生态食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刺梨产业综合产值约100亿元。

贵州省天然产物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贵州省刺梨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王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刺梨的独特价值在于其“食养”与“药效”的双重属性,未来需要重点从生物制造、绿色提取、纳米破碎等方面进行技术突破,才能更好地把贵州刺梨的资源优势做得更优,把竞争优势做得更强。

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贵州刺梨产业传统加工中面临的痛点有哪些?

王瑜:贵州是首先开展刺梨加工技术创新以及规模化应用的省份,坚持提升水平,通过创新加工带动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如采用真空低温糖渍化技术将刺梨果实内的气体排除,减小糖分渗透阻力,减少与空气接触避免氧化,较大程度地保持原果风味,解决了传统刺梨果脯糖渍不均和易焦糊的技术难题。

工作人员正在打包刺梨产品

为了更好地保留刺梨中热敏性活性物质,榨汁环节应用低温带式压榨技术,较传统压榨方式获得的刺梨汁品质更高、活性物质损失更少,出汁率达到55%以上。灭菌环节,传统的超高温瞬时杀菌技术已经很大程度减少了刺梨汁中功能成分的损失,尽可能保留了刺梨的“本味与鲜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您创新提出的中试共享平台,实现从实验室到工厂化生产的无障碍衔接,这个平台有哪些优势?

王瑜:刺梨企业有很多不成熟的“概念产品”想开发,但是在不了解市场的前提下,不敢贸然投资,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过中试共享平台帮助企业以最低成本开发产品,用于市场推广,解决了企业建厂和购买设备的投资风险,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王瑜(右)和团队工作人员

近三年,我们利用该平台签订横向和成果转化合同30多项,合同额超500万元,尤其是在推动贵州刺梨产业迭代升级方面成效显著,借助中试共享平台,开发了30多款刺梨大健康产品,在国药大健康、黔南刺礼香、贵定山王果、安顺得宝等多家企业得到产业化应用。

今年,在贵州得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又成功转化一款“酱香刺梨”产品,截至目前,该产品直接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中试共享平台对于开展成果产业化应用帮了大忙。

产业标准与市场拓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您所在的团队编写的《贵州刺梨功效研究》系统诠释刺梨的健康属性,同时你们也在开展《刺梨原汁质量要求》国家标准以及国际标准的制定,这两项工作分别对规范刺梨产品质量、助力刺梨产品打开国内外市场起到了怎样的支撑作用?

王瑜:《贵州刺梨功效研究》的出版旨在彰显刺梨作为健康珍果的健康属性和价值,倡导科学食用和消费刺梨,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论文集,更是一份权威的刺梨“功效说明书”和“价值验证报告”,为贵州刺梨从一种地方性“野果”升级为备受推崇的健康食品提供了科学的背书,通过坚实的科学证据将贵州刺梨稳稳地推向了更广阔的健康消费舞台。

刺梨花开

眼下,刺梨产品已作为健康消费品亮相国际市场,产品出口至欧美、日韩和澳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刺梨原汁质量要求》国家以及国际标准,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规范产业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刺梨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竞争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在推动刺梨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的过程中,如何平衡产品的健康属性与大众消费的口感、价格需求,让更多消费者接受刺梨产品?

王瑜:刺梨的高维生素C、高黄酮、高多酚的健康属性和“酸苦涩”的口感本质冲突,平衡产品的健康属性与大众消费的口感、价格需求,并非简单的取舍。

刺梨丰收季,农户采摘刺梨。

刺梨加工需要新思路、新技术、新装备,必须进行“成分切割”,实现扬长避短,扬其维生素C和抗氧化多酚之长,避苦涩味道之短。典型的扬长避短案例,就是传统刺梨糯米酒,以米酒之甜遮盖刺梨之苦,以米酒之稠补刺梨之寡淡。

从营销策略方面,要精准定位消费人群,分类布局产品矩阵,需求不同,产品不同,价位也不同;从技术创新方面,要利用生物制造,科学复配等技术手段可以最大程度上兼顾健康与美味;还要讲好贵州刺梨的健康故事,让消费者理解和认同其健康价值,让刺梨产品从“良药苦口”转变为“美味食补”,从“小众保健品”走入“大众消费品”。

跨行业复用与赋能乡村振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近5年您团队研发的30多个刺梨创新产品中,哪些技术成果实现了跨行业复用?贵州刺梨如何突破传统食品边界进入保健赛道?

王瑜:我们团队在研究刺梨营养功能因子与健康属性的基础上,按照科学配伍方式提出“协同增效、营养均衡、口感调和”产品创新原则,研发了具有靶向效用的多元化健康产品,如“刺梨天麻口服液”“刺梨裹茶”(刺梨红茶)“刺梨枸杞”“刺梨野木瓜复合饮”等系列产品。

刺梨生产车间

目前刺梨的产品基本都是普通食品,保健食品较少,我们团队发布的刺梨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炎、解酒护肝等十大功效为刺梨开发保健食品提供理论基础,随着国产复方配伍保健食品备案管理试点工作的推进,刺梨与药食同源物质复配,能够让这些复方核心原料的功效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这对贵州刺梨进入保健赛道很有利,下一步可能从“配角”戴上“主角”的光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贵州刺梨产业未来还需在哪些方面突破技术或模式瓶颈,才能进一步扩大刺梨产业规模、提升产业附加值,更好地衔接乡村振兴需求?

王瑜:贵州刺梨通过全产业链打造、科技创新驱动和品牌矩阵构建,不仅成为贵州生态食品产业的“亮丽名片”,更为以新型工业化引领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贵州示范”。

王瑜到“酱香刺梨”企业走访

刺梨的独特价值在于其“食养”与“药效”的双重属性,从农产品—工业品—健康消费品的迭代升级,加工方式面临功能成分损失、生产效率低下、标准化不足等瓶颈。现代科技创新的融入,如何精准提升刺梨生物利用度,实现“食养”与“药效”的双重属性共赢,成为扩大刺梨产业规模、提升产业附加值的关键。

未来需要重点从生物制造、绿色提取、低温杀菌、纳米破碎、冷冻干燥等方面进行技术突破,才能更好地衔接乡村振兴需求,把贵州刺梨的资源优势做得更优,把贵州刺梨产业的竞争优势做得更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朱登芳

编辑陈露

二审李姗

三审岳振



编辑: 来源: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最新动态|成功案例|一览天下|尽收眼底

    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全国资讯网,分享全球新闻、热点资讯的实事报道门户,即时提供实用的致富创业项目、资讯新闻、金融投资、竞技游戏、健康教育、电商直播、微商指南、生活常识、公正的项目评鉴,实用性佳、内容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