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10月22日讯(记者吴美琳实习记者李安琦)10月22日,德州市召开“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邀请市应急局党委书记、局长孟祥胜,市应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吴士亮,市应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井俊顺,市应急局党委委员、新闻发言人,市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韩俊亮出席,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四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应急管理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全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十四五”期间,针对容易导致群死群伤的重大隐患,践行“除隐患、送关爱、保平安”理念,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治本攻坚等一系列重大专项行动,在交通、建筑、危化、消防等重点领域集中开展拉网起底式排查,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科技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手段,整治消除问题隐患91.7万项。始终把责任落实当做安全生产工作的“牛鼻子”来抓,先后出台了《德州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德州市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分工》等一系列制度文件,着力压实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严肃开展巡查督导,规范开展执法检查,构建起严密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大力推进应急管理改革创新,应急管理执法队伍改革、全科式检查、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法言法语群众化等近30项改革举措获国家级、省级推广,“开工第一课”系列活动连续3年全国推广。“十四五”期间,全市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每年都保持“双下降”的良好态势,相比“十三五”期末分别下降74.2%和76.8%。
自然灾害应对能力显著增强

自救互救技能培训进社区
实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九项重点工程,推动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针对防汛抗旱、地震地质、森林防火等各类灾种和风险调查、监测预警、基层基础等关键环节,建设了一批基础性、骨干性、防御性工程,带动全市自然灾害防治水平明显提升。比如,“十四五”期间,每年投入“真金白银”大力推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积极争取地震巨灾防范项目在德州市落地,在平原、武城、陵城新建了3处测震台站。通过政府立法的方式,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这些工程的建设,为成功应对百年不遇的平原“8·6”5.5级地震、漳卫新河等骨干河道行洪、“烟花”等台风及强降雨过程,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近期,又成功获批了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国家级试点,成为全国15个试点城市之一,将以试点建设工作为牵引,进一步筑牢城市安全防线,进一步推进自然灾害应对能力全面提升。
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全面夯实

应急演练
全面升级改造市应急指挥部,纵向与各级应急指挥部保持24小时音视频联通,横向接入气象、城管、水文、住建等部门系统,构建起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应急指挥体系。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市、县、乡、村四级同步制修订预案6441个,每年组织开展综合和专项演练约70场次。建立“综合+专业+社会+基层”救援队伍体系,实现全市134个镇街和6073个村(社区)应急救援队伍全覆盖。推动企业建立“最小应急单元”979处,实现突发事件“1分钟自救,3分钟互救,5分钟增援到位”。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不断强化,截至2025年,市级救灾应急物资实物储备达到保障4万人紧急转移安置的国家标准。

安全生产月活动
下一步,市应急局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深化应急管理改革,筑牢安全发展底线,为“十五五”良好开局和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安全保障。
责任编辑:霍艳英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