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铜仁市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特色小寨建设为总抓手,通过科学规划定方向、有效治理强保障、培育动能促增收三措并举,持续推动乡村建设提质增效,在黔东大地绘就出宜居宜业、民富村强的和美乡村新图景,让脱贫攻坚成果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不断巩固升级。
九龙村:多元产业铺就富民路乡风蝶变焕新颜
在碧江区漾头镇九龙村,干净整洁的道路纵横交错,特色产业蓬勃兴旺,村民脸上洋溢着富足的笑容。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典型村寨,九龙村始终以党建为引领,借助驻村帮扶队的政策、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精品水果+林下经济+生态种养殖”的融合发展之路,同时通过积分制管理持续提升治理效能,让“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脱贫后,九龙村依托靠近城区、毗邻景区的区位优势,以及山地多、水资源丰富的资源禀赋,确定了党建引领的产业振兴路线,推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联营机制。”碧江区漾头镇九龙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林海介绍,通过土地流转、管护务工、资产入股、利润分红等多元方式,村里有效解决了脱贫群众就业难题,帮助150余户村民年均增收千余元,其中不少曾经的建档立卡户已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乡村旅游是九龙村富民兴村的“强引擎”。该村凭借九龙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龙洞温泉及十里锦江风光等优质生态资源,成功盘活龙江新村组闲置土地2.5万余平方米、闲置房产1440余平方米,精心打造一路营地、叁莳民宿等4家特色露营基地,推出以本地河鲜、生态畜禽为主要食材的“龙王宴”特色餐饮,建成集龙舟文化展示、民俗体验于一体的龙舟文化展览馆。自2020年起,连续4年举办“龙抬头·到漾头”民俗文化旅游节,累计吸引游客超15万人次。旅游产业的火爆,直接带动周边民宿、农家乐、餐饮、露营等“四小经济”发展到90余家,为200余人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就业岗位。

特色农业则为村民增收加上“双保险”。九龙村结合山地气候特点,规模化发展黄桃、柑橘、葡萄等水果种植近3000亩,引进龙头企业建成林下黄精、食用菌种植基地,带动村民发展林下黄精种植300亩,预计投产食用菌5万棒,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稳定工作,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以前我们都得外出打工,家里老人孩子没人照顾,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多少钱;现在村里产业旺了,我把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有租金,平时在黄桃基地打工,一天能挣百来块钱,年底还有分红,收入比打工还强,还能守着家人。”碧江区漾头镇九龙村龙江新村村民刘朋的话,道出了许多村民的心声。如今,像刘朋这样返乡就业创业的村民越来越多,曾经的“空心村”逐渐恢复了活力。

在村容村貌改善上,九龙村同样下足功夫。“近年来,我们通过‘两清两改两治理’专项行动,结合厕所革命,聚焦房前屋后、公路沿线、河道沟渠等重点区域,累计清理乱堆乱放100余处、拆除残垣断壁33处、清扫公路50余公里。”张林海告诉记者,村里已完成140户卫生厕所改造,还在推进旱厕改造和圈舍标准化升级,各组均配备完备的下水管网和村镇垃圾集中收运体系,基本消除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实现生活垃圾村镇集中收运全覆盖。同时,通过积分制与“家庭文明卫生示范组(户)”评选,以评奖、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等激励方式,引导村民主动参与环境维护,激发群众守护家园的自觉性。

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乡村发展筑牢根基。自2021年以来,九龙村累计硬化产业路21公里,新建农特产业展销中心1个、文化广场2个、旅游配套充电站1个、人畜饮水蓄水池3个、旅游公厕2座,维修太阳能路灯300余盏。值得一提的是,在村庄建设中始终注重保留乡土韵味——依托传统龙舟文化建成展览馆,在改造民房发展民宿时坚守原有建筑形态,让现代生活需求与乡村传统风貌和谐共生。
青年湖村:侗寨焕新迎宾客农旅融合促增收
同样实现蜕变的,还有铜仁市万山区高楼坪乡青年湖村。这片曾深陷环境脏乱、人才流失困境的土地,如今已跻身“全国民族特色村寨”“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行列。该村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借力“莞铜协作”的资金支持与“强村富民”行动的政策红利,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金秋十月,走进青年湖村的黄家寨,宽敞平坦的水泥路连通家家户户,道路两旁绿树摇曳,昔日的羊肠小道早已不见踪影。凭借青年湖水库的湖光山色、成片的田园风光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这里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青年湖村由原郭家村和黄家寨村合并而成,不仅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更积淀着深厚的侗家文化底蕴,黛青瓦片、拱顶民居等特色建筑风格至今保留完好。游人沿着长廊、栈道漫步,看水波粼粼、鱼翔浅底,尽情感受城市中难寻的清静与惬意。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黄家寨迎来了发展机遇。”万山区高楼坪乡青年湖村党支部书记向鹏表示,村里一方面修建、拓宽乡村道路,将水泥路、柏油路延伸至田间地头,既方便村民出行,也为农产品运输和乡村旅游铺路;另一方面建立长效人居环境整治机制,设置公益性保洁员岗位,确保公共区域每日整洁。

作为青年湖村的侗族自然村寨,黄家寨因地制宜做足“农旅+”文章,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为特色,发展起8家特色农家乐,打造“网红星空泡泡屋露营基地”“休闲垂钓”“微菜园农耕体验”等项目,全力建设集“农家旅居、农耕体验、休闲垂钓”于一体的“城郊休闲农旅综合体”。曾经破旧的房屋经改造后焕然一新,休闲广场上健身器材齐全,茶余饭后村民们在此休闲娱乐,一派和谐景象。人居环境的改善,不仅让村民生活更舒适,更吸引了大批游客,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以前这儿全是泥巴路,现在政策好了,路修通了、绿化美了,还建了篮球场,来玩的人越来越多。我开着农家乐,就能养活一大家子!”万山区高楼坪乡黄家寨农家乐老板刘泽民笑着说。
全市发力:特色小寨遍地开花乡村振兴前景广阔
从九龙村的“产业融合富民”到青年湖村的“农旅赋能兴寨”,铜仁市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为纽带,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科学发展方向、产业培育夯实增收根基、精细治理凝聚发展合力,推动一个个村寨实现从“脱贫摘帽”到“和美兴盛”的精彩跨越。

据了解,2023年以来,铜仁市累计投入资金11.84亿元,实施相关项目1120个,已建成“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特色小寨340个,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建设经验。在科学建设方面,铜仁立足各地资源禀赋,规划建设传统村落型、农耕文明型、产业发展型等7种类型特色小寨,选派116名驻村规划师深入村寨指导,完成240个村庄规划编制;在保留农房传统风貌基础上,编制推广“一图一表一说明”村庄管控图则1300个,制定农村住宅通用图集151套,2024年以来已推广使用2496栋,让乡村建设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展望未来,铜仁市将继续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为依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让群众生活更美好,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来源:微铜仁
一审:肖咏
二审:邓欢旭
三审:文波
编辑: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