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19岁的谷爱凌凭借两金一银的辉煌成绩,一夜之间成为全民偶像。她那口流利的中文、对冰糖葫芦和涮羊肉的喜爱,以及阳光自信的形象,让她迅速收获了“国民闺女”的称号。代言接到手软,名字频繁霸占热搜,商业价值飙升至顶峰,谷爱凌当时的风头一时无两。

然而,仅仅几年时间,这位“天才少女”的风评却经历了断崖式的下跌。从“在国内捞金,在国外花钱”的质疑,到“谢谢中国”而非“谢谢祖国”的文案被过度解读,再到被指“立场不坚定”,谷爱凌的形象从云端跌落。甚至有人用“人在做天在看”来形容她的转变,认为22岁的她活成了一个“笑话”。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场口碑的逆转?

谷爱凌的起点,是许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她出生于一个中美混血家庭,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来自北京的前滑雪教练。虽然成长在单亲家庭,但谷爱凌从小接受的是精英式的培养。三岁时,母亲便带她接触滑雪,不仅传授专业技巧,更注重文化熏陶——要求她流利掌握中文,频繁带她回北京逛胡同、品尝中国美食。
>
天赋与努力在谷爱凌身上同时显现。她每周的训练时长超过20个小时,课余时间都在往返滑雪场的奔波中度过。13岁时,她已经在全美青少年滑雪锦标赛中横扫冠军。15岁斩获世界杯金牌,成为国际雪联史上最年轻的奖牌得主之一。更令人惊叹的是,在如此高强度的训练之余,她的学业成绩始终保持全A。

2019年6月,16岁的谷爱凌在社交媒体上宣布正式加入中国国籍,代表中国出战北京冬奥会。这一决定在当时虽伴有零星的国籍争议,但更多人将目光聚焦于她即将带来的赛场表现。2022年北京冬奥会,谷爱凌不负众望,在自由式滑雪项目上为中国队夺得一金一银,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她那句“在北京时是北京大妞,在旧金山时是加州女孩”的坦诚表达,初期也被多数人理解为中美文化背景的自然流露。
冬奥会后的谷爱凌,商业价值急剧攀升,一年内签下超过20个品牌代言,从运动品牌到奢侈品,覆盖广泛。但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争议。她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的决定,被部分网友解读为“国内挣钱国外花”。她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谢谢中国”的文案,被一些人批评为何不是“谢谢祖国”。

真正将谷爱凌推向风口浪尖的,是她面对争议时的回应方式。当质疑声愈演愈烈时,谷爱凌曾在社交媒体发布视频直接回应黑粉,列举自己为中国赢得的金牌数量、引进的顶级教练和器材,并反问“你们又做了什么?”这番原本意在展示贡献的回应,却被部分舆论贴上了“傲慢”、“用成绩绑架爱国”的标签。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谷爱凌现身多个赛场为中国健儿加油,并与众多运动员合影,却因此被质疑为“每天闪现奥运现场”、“蹭热度”。她与法国游泳运动员马尔尚的互动,以及给美国游泳队点赞等行为,也被部分网友解读为“双面人”。

面对这些声音,谷爱凌在2025年1月2日央视的《体坛零距离》节目中做出了回应。她称这些质疑声“像心里插了一把刀子一样”,并明确表示“网上特别大多数,全都是造谣!”“任何状态下,自己都会一直代表中国。”在此前2024年8月,她也曾通过短视频详细列举了自己的贡献:“5年来代表中国参加41次世界大赛,为中国获得39枚奖牌,为国家队介绍3个主教练,为国家队捐赠自由式滑雪板”。

谷爱凌形象的转变也体现在公众的细微观察中。最初的她以亲切、接地气的“邻家姐姐”形象出现,分享训练日常和生活点滴。随着商业价值的提升,她在社交媒体上展示的更多是时尚杂志大片和高奢代言。这种从“亲民”到“高冷”的转变,让部分观众感到陌生,产生了心理落差。
在2024-2025赛季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技巧世界杯比赛中,谷爱凌在意外摔倒后,吃了两片止痛片继续比赛并最终夺冠,以17冠创下世界杯冠军数纪录。2024年,她还参加了巴黎奥运会大众组马拉松,完成了个人首个全马。在2025年初的节目中,她表示:“我一直希望能把中国文化带到世界,分享给世界。”
谷爱凌在2025年1月的央视访谈中再次强调:“我一直是代表中国,我所有的状态都代表中国。”她也曾表示计划继续代表中国参加2026年米兰冬奥会。
编辑: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