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幂38岁路演穿粉紫装扮,状态好减龄,这身材保养绝了!
怎么杨幂越是拼命想证明自己是个好演员,反而越让大伙儿觉得她还在原地打转,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她这边刚在戛纳红毯上以电影人姿态收获一波好感,那边主演的古偶剧就因为老套路表演被观众吐槽得体无完肤,这种强烈的割裂感,恐怕才是解开她转型困局的钥匙。

离开合作近十年的嘉行传媒对她来说绝不仅仅是换个工作环境那么简单,那是一个信号,意味着她想从资本棋局里抽身,重新专注于演员这个最根本的身份,但这同时也把所有选择的后果都压在了自己一个人肩上。于是我们看到她马不停蹄地拿下了陈可辛那部《酱园弄》里的一个角色,虽然戏份不多,但能跟章子怡和雷佳音这些名字放在一起,本身就是一张进入电影核心圈的入场券,可以说是一次非常聪明的资源置换。紧接着,她又独立扛起了《哈尔滨一九四四》这部严肃题材的谍战剧,这是她决心转型的第一次市场大考,所有人都等着看结果。
随后戛纳之行无疑是成功的,尽管她在《酱园弄》里不是主角,但“走上国际电影节红毯”这个行为本身,就给她的履历镀上了一层金光,有效地对冲了外界对她总演古偶的刻板印象。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她库存里的古偶大制作《狐妖小红娘》开播了,这剧就像一面镜子,清清楚楚照出了她转型的矛盾之处,一边伸手去够严肃艺术的果实,一边又舍不得商业价值最高的流量舒适区。结果呢,剧集口碑两极分化,对她表演模式化的批评声浪再次涌起,市场的直接反馈说明,观众已经对她在古偶里的那一套感到疲惫了。

网上关于她转型的讨论,基本分成两派,一派觉得她真心求变,你看都愿意去给大电影当配角甚至不惜扮丑了,多有诚意。另一派则认为这都是精明的策略,用风险极低的客串角色去博一个“勇于突破”的好名声,重心还是在古偶捞金。我倒觉得,争论她真心还是假意,没太大意义,问题的关键可能在于一种长年累月形成的“能力错配”。她在一个高效、商业化的影视生产线上待了太久,表演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现在突然要转弯,缺的不是意愿,而是能把她彻底打碎再重塑的外部力量,比如一个足够强势的导演和一部能让她脱胎换骨的剧本。
至于演技,很多人盯着她在《狐妖》里的疲态和习惯性小动作,说她停滞不前,也有人拿出她在《哈尔滨一九四四》里的几个片段,证明在好导演调教下她是有进步的。我反而觉得,大家忽略了一个更要命、也更基础的问题,那就是她的台词。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台词却常年被诟病含混不清、气若游丝,这比表情管理失控更反映一个演员的基本功课有没有做到位。这个问题不解决,不管她接多少深刻的角色,观众听着都容易出戏。

说到底,我感觉杨幂眼下的困境,是一种“战略上的分裂”。她既想要电影圈的认可,又放不下电视剧市场的流量;既要维持综艺节目的高曝光度,又渴望塑造的角色能有神秘感和说服力。她试图用过去那套高效、多线并行的商业逻辑,去解决一个需要专注、沉淀和“慢工出细活”的艺术难题,结果就是每条路都走了,但没有一条能走到顶尖。这种四面出击带来的不是全面开花,而是精力和观众缘的透支。
所以要我说,她现在最需要的,可能不是再接一部大制作或者再去哪个电影节走红毯。她最需要的,是真正的“消失”一段时间。彻底从综艺里抽身,至少半年,甚至一年,不接任何快餐式的商业项目,让观众暂时忘了那个嘻嘻哈哈的综艺咖杨幂。然后,用这段时间去找个专业的台词老师,像个学生一样,从最基础的发声、吐字、气息开始重新打磨,把欠了多年的功课扎扎实实补回来。只有先把自己从高速运转的商业机器上卸下来,清空一身的疲惫和惯性,她才有可能真正地,以一个纯粹演员的身份,重新出发。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