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李敏孙瑛娜通讯员邱杨焦聪德州报道
近日,在德州实华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州实华”)的包装车间内,智能化生产线上正有序完成一袋袋8型PVC树脂的包装作业。这些产品整装待发,即将销往以山东、河北及江苏北部为核心的600公里半径市场圈。

在氯碱行业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德州实华凭借一系列创新举措和积极作为,在2025年上半年成功破局,实现了成本管控与市场攻坚的显著成效,为企业扭亏为盈注入强大动力。
德州实华历史悠久,其前身为始建于1971年的德州石油化工厂,作为德州市第一家国有化学原料厂家,为当地化工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2007年,德州实华正式成立,并于同年加盟中国化工集团,后在2021年成为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属企业。如今,这家拥有1950亩厂区、1400余名职工的企业,已形成年产烧碱39万吨、PVC树脂30万吨、工业盐100万吨的核心产能。
面对2025年上半年复杂的市场波动,德州实华凭借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与前瞻性战略布局,以“采销联动”策略主动破局、抢占先机。在采购端,团队精准把握煤炭价格波动周期,于6至7月初煤炭价格低位时,果断签约采购订单,使库存大幅跃升。在随后煤炭价格反弹中,CCI指数及多地煤价涨幅达14至30元/吨,此次前瞻性储备成功节约大量成本,保障了生产稳定与成本控制。

不仅如此,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德州实华在绿色智能转型领域深耕,在能源综合利用上积极创新,推进节能降耗。2025年上半年,为进一步杜绝能源浪费、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针对烧碱生产装置富裕氢气长期未被充分利用的痛点,德州实华迅速启动并高效完成氢气综合利用速赢项目的建设与投用。这一项目不仅彻底解决了氢气放空造成的能源损耗问题,实现了工业副产品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助力企业在绿色生产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更为企业降低能源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开辟了新路径,实现了环保效益与经济收益的双向共赢。
“氯碱生产中,氢气作为副产品若不充分利用,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德州实华研发中心副总经理王保贵告诉记者。于是,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德州实华第一时间成立团队组织调研,通过材质优化、充分利旧等措施节约成本。例如将氢气管道的材质由最初的碳钢改为不锈钢,壁厚由8mm改为4mm,这样一来,既保障了安全性和实用性,又节省工序降低了投资费用,并且有效减少了后期的维护费用。
“氢气综合利用速赢项目投用后,氢气实现了100%利用。”王保贵介绍,如今企业每天可节约原煤20吨左右,后续预计每年收益350万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凭借在创新转型和绿色发展上的卓越表现,德州实华先后斩获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2023年度水效领跑者标杆企业、山东省健康企业优秀案例、山东省无废工厂、山东省智能制造工厂、山东省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标杆企业、山东省2023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等诸多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德州实华正紧盯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创新绿色双驱动实现扭亏为盈。在氯碱行业的“寒冬”中,这家有着50余年积淀的企业,正以创新突破为笔、绿色转型为墨,书写着传统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编辑: 来源: